中新网北京11月23日电 (邹阿龙)如古语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”所言,农作物带有极强区域性。想要说清复杂多样的农产品“好吃”程度,以往更多是靠美食家的经验之谈或卖家的宣传词。
随着现代农业技术发展,农作物逐步实现“品质化、数字化”。一颗小番茄也能被科学“解构”,得出“好吃”分数,让消费者一目了然。
以记者近日走访的位于北京密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例。在这里,养慕鸡尾酒番茄正在挂串采收。相较于“靠天吃饭”的传统种植方式,小番茄的“家”是一座玻璃温室——那里为其生长提供了适宜的光照、温湿度、水肥等。
据介绍,种植人员采用椰糠基质培养小番茄。穿梭其间的比利时熊蜂本身对农药极为敏感,因此番茄上方悬挂黄色胶带以防治害虫白粉虱。此外,培养过程还运用了RO反渗透净水灌溉、生物防治等技术。
不过,小番茄是否“好吃”,能否被消费者认可,还需走过“数字”之路。据悉,小番茄会被随机采样到熊猫指南实验室,接受感官评价员品评。
工作人员运用质构仪、电子舌、电子鼻等数字化感官仪器或感官评价工具,“解构”小番茄的味道及品质。此后再经过多维立体的人机互证进行“揭秘”,形成“好吃”的“数字集合体”。
以前述小番茄为例,其外观、香气、滋味、质地、口感等,最终被分解成百余个维度。“好吃”一词,也被拆解为“酸甜浓郁”“果重均匀”“富含花青素”等表述。
有工作人员称,此举的好处在于构建农产品的标准化优势,形成品质“标尺”。届时,消费者通过扫描包装上的全程品控溯源标签,就能获取农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信息。
包括小番茄在内,不少优质农产品已实现“品质化、数字化”。将于本月26日发布的熊猫指南中国优质农产品2021秋季榜单,或将揭晓更多答案。自2018年3月首次问世以来,这份榜单已调研900多个具体红线地块,上榜产品增至274款。(完) 【编辑:苏亦瑜】
标签:
上一篇 : 第一页
下一篇 : 广东将于今年底完成全省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
中新网郑州11月24日电 (王登峰)24日,记者从河南省应急管理厅获悉,为保障受灾困难群众温暖过冬,...
(抗击新冠肺炎)浙江温州发现5名密接者 所采样本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中新网温州11月24日电(记者 ...
中新网西宁11月24日电 (记者 孙睿)青海机场公司24日发布最新通告,即日起,出港旅客进入西宁曹家...
中新网昆明11月24日电 (陈静 郝岩嵌)记者24日从昆明海关获悉,为保障中老铁路顺利开通运营,昆明...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世界舞蹈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023378号-17 联系邮箱:9 82 83 67 @qq.com